福建土楼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,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顾问史蒂文斯·安德烈先生也曾经千里迢迢地来到我们南靖,对土楼进行一番的考察,最后由衷地称赞:“南靖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村建筑模式。”不仅安德烈先生这么说,连日本的《建筑》杂志,台湾的《汉声》刊物也把南靖河坑土楼群作为封面,引起世人的关注。
相传在四百多年前,河坑还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地方,张氏先民在不断的迁徙中被这里的山水风光所吸引,就在这里安营扎寨、繁衍生息。然而这里也是野兽和山匪经常出没的地方,人们倍受兽匪侵扰之苦,于是勤劳朴实的先民们就夯筑起一座座庄严宏大、聚族而居、易于防守的城堡——土楼。
上观景台
脚下所在的这座山叫狮子山,这个观景台是河坑土楼群的最佳观景处。大家看,在狮子山前,两条溪流在左边山脚下交汇,形成“丁”字,在狮子山后和“丁”字形的溪流两岸不足1平方公里范围内,密集排布14座不同年代的大型土楼, 7座明清时期建造的方形土楼和7座近代建造的圆形土楼集中反映了土楼形成发展的历史沿革,构成两组地上“北斗七星”的星象奇观。
河坑土楼群的美还在于土楼群与环境完美的有机结合。大家看,成群成片的圆楼、方楼犹如皇家的高宅大院,气派非凡。一条小溪从村中蜿蜒流过,形态各异的土楼依山临水;高低错落的瓦顶与起伏的山峦遥相呼应,古朴壮观。潺潺流水、绿绿秧苗,映出黄黄的土楼,道不尽的田园诗情与山村画意。这些朴实自然镶嵌在瑰丽山景中的土楼,为何如此令人陶醉,还在于它们建造的材料是泥土和杉木。数百年的人世变迁,几番土楼重建,都没有对大自然带来破坏,唤起人们对它的美好情感。
河坑土楼群不但密集有序、自然和谐,而且形态各异,在这些不同的造型中以方形、圆形的土楼居多。先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种奇特的建筑模式呢?自古以来就有两种不同的传说。一种是天圆地方说。古人认为天是圆的,地是方的,有方有圆才有天地。基于这种思想,先民们在构筑土楼时,认为只有方圆楼才是属于自己的天地;只有方圆楼才能集天地之灵秀,日月之光华、山川之神韵。第二种是“方正团圆”说。土楼人大都勤劳、智慧、果敢。他们认为做人应当堂堂正正、大度有为,身在福地,必须志在四方,身处异乡,理当祈盼团圆。因此,“正直、有志、爱乡、团结”这八个字就成为土楼人的座右铭。
河坑土楼有三四层高,令现代建筑师们赞叹不已。那一扇牢固的大门,那一口宽阔的天井,那一个个错落有致的窗户,还有那背阴阳却没有一根铁钉的建筑,真不愧为东方建筑的奇葩!
河坑土楼具有与其它土楼一样的特点,如造型奇特、功能齐全、结构精巧、内涵丰富等,可它又有与众不同的特色。在土楼群中,最富有文化内涵的是位于土楼群最南端的绳庆楼,它建于清代康熙三十八年至四十一年,三层共72间,在祖堂上还悬挂着清乾隆癸末年制的“德式乡闾”的牌匾,堂内有木雕“狮子夯梁”,墙上有梅兰等花草彩画。最有特色的是呈“五角状”的南薰楼,该楼初建时楼门坐东向南,因对面的山峰与大门直冲,煞气重,不吉利,约在100年前,张氏万公祖把楼门改为坐北朝南,成为南靖县唯一一座厅堂在楼右侧的土楼。南薰楼初建时高4层,1923年被火烧毁,重修时改为3层,高11.3米,该楼底墙厚1.66米,无石砌基。关于朝水楼的故事很多,如果您感兴趣,随意向楼里的人打听,无论男女老少都会给您叙说着一个个迷人的传说。
走进河坑土楼群,你不仅可以领略到土楼古建筑的价值,还能感受到丰富的土楼文化。经历了几代、几十代的土楼人,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。他们勤劳朴实,热爱生活,热情好客,爽朗无私。有人说:喧闹是土楼的特色,欢乐是土楼的基调,团结是土楼的精神,在土楼里,时时处处会让人感受到一种大家庭的温馨和愉悦。
如果遇上河坑土楼人家“做大福”,家家户户都做糍粑果,如果您能住下来的话,可以亲手去感受一下土楼人用米碓舂糍粑的滋味,那糍粑拌上白糖、芝麻,香甜可口,让你吃了一个还想再吃第二个,甚至还想捎几个回去,与家人共享。
工作时间
08:30-20:30
租车热线
0592-886978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