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新闻

东倒西歪700年——裕昌楼

2017/05/07

下坂土楼群与田螺坑相距只有3公里。这个土楼村落四周群山环抱,一条小溪从村中汩汩流过,沿溪两岸舒缓起伏。早在元朝中期,这里的七个小山坡上,分别住着黄、李、刘、罗、张、唐、范七姓先民,至今地名还遗留着先民姓氏的痕迹,如罗石坑、张屋科、唐屋角、黄土窟、李屋等。先民们原先居住的都是茅草寮,所以人们也把这里称为版寮。

下坂村现存土楼21座,其中方楼14座,圆楼7座,福建现存最古老的土楼——裕昌楼,就是大名鼎鼎的“东歪西斜楼”。

这就是目前福建土楼现存最古老的土楼——裕昌楼,被誉为“福建土楼之母”。它的外墙遍体斑驳龟裂,看上去就像一个满脸皱纹的老人。据张氏族谱记载:裕昌楼始建于元朝中期(1308年),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,别看它的外墙表面斑斑驳驳,其实它的墙体依然坚固,由刘、罗、张、唐、范五姓族人共同修建。

这座700年前建造的“危房”至今仍有人住吗?

土楼从三层开始,梁、楹、柱都从左向右倾斜,最大的倾斜角达到了15°,那斜梁歪柱带来的不规则门框、不对称窗户,好像要存心破坏中国建筑常有的严谨构图方式似的。也许大家会认为,这一定是地基下陷造成的吧!如果是这样的话,那么一楼、二楼的柱子应该也是歪的呀!事实上,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,一楼、二楼的柱子都是正的,一点也不歪啊!很奇怪吧。关于裕昌楼东歪西斜的原因,在当地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科学传说。当年建造这座楼的木工师傅带了一批徒弟,个个技艺高超,木工师傅又揽了裕昌楼等多座土楼建造的活,在裕昌楼建造到第二层时,为了考验众徒弟们的真实功夫,于是师傅搞了一场“技艺大比拼”活动。由于裕昌楼已建造到二楼,展示技艺的局限性较大,于是他就把裕昌楼的建造任务交给大徒弟。大徒弟接到这“半拉子”工程,整整苦思瞑想了七天七夜,为了显示他高超的木工技艺,利用圆形土楼内部相互挤靠的力学原理,从第三层起,故意把木梁柱锯成斜角的,使人们看到梁柱虽歪,但墙体仍然坚固,成为土楼一绝。想毕,他便找来建造裕昌楼的五大股东,向其编造裕昌楼所选之地,从第三层起,必须把柱子立倾斜,这是风水座向的需要,建造完成后,一定能人丁兴旺发达。并且,此楼风格世上绝无仅有,结果,在技艺大比拼中,大徒弟获得了第一名。也成了“福建土楼”的一大奇观。

看到这些七歪八斜的木柱,这座楼经过七百多年的风风雨雨,无数次地震的考验,至今依然如故,足见其牢固程度。

裕昌楼直径54米,每层54间房,五层共269间房。脑袋转得快的朋友可能会纳闷:为什么不是270间房呢?原来,土楼人家对数字2689比较偏爱,认为这样的数字比较吉利,因此一层的大门由两间房并成,使整座楼的房间数成269这样的吉利数字。裕昌楼在建造之初是由五姓族人合资兴建的,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出现的股份制的形式,土楼先民们在700年前就已经应用了。由于裕昌楼是由五姓合股建成,楼内设计成五大卦,每个姓氏分一卦,按各姓所需房间多少分大卦13个开间,小卦9个开间,每卦设一部楼梯,外墙设5瞭望台,形成五姓人家、五层结构、五个单元、五部楼梯、五行造型的独特建筑形式,体现了先民希望五谷丰登、五福临门的美好愿望。

抬头往上看,第五层楼空空荡荡的,几百年来都没有装修。这座楼里人口最多时也才300多人。由于人口未见增添,故第五层楼也就没有装修,闲置了六七百年。特别是罗、张、唐、范四姓族人发展更慢,他们就把房间转卖给了刘姓族人,所以裕昌楼就由刘姓族人世代居住,到现在已繁衍了二十五代。

 

从外观看,裕昌楼像一个紧密团结的大团体,楼内又建有圆形的祖堂,形成了“双环楼”。祖堂设有三个门,正门是喜门,凡是办喜事或求神拜佛从喜门进出;左边的是生门,凡祈求小孩平安长大、有所作为从生门出入;右边的门是丧门,凡办丧事从丧门出入。楼中楼的中堂前,是一个用五彩河卵石铺成的大圆圈,圆圈内五格等分,饰五种图案依次代表金、水、木、火、土五行,取相生排列,寓生生不息之意。

 

 

裕昌楼还有什么奇特之处?其实,裕昌楼奇特的地方就是天井里没有水井,在靠山的这一边,每一个厨房里都挖有一口深约1.5米的水井,水质清甜甘洌,四季泉涌不溢,住户可直接拿水勺取水饮用。很多游客到此都会喝上一口这里的井水。这样的水井在裕昌楼内共有22口,它是所有土楼中水井最多的一座!

  • 工作时间
    08:30-20:30

  • 租车热线
    0592-8869789